《和主管相處的技術》.jpg 

身為上班族的你,是否也有以下這些想法呢?

「我不瞭解主管,主管也不瞭解我。」

「為什麼不主動說明遠景或目標,只會追問『你現在有什麼規劃?』。」

「只會要求我:『決定目標後,接下來自己去想想看!自己去做!』這樣能夠產生

工作績效嗎?」

「不指導我,也不主動找我談。主管真的有心栽培我嗎?」

「只會說『交給你了』,根本是放我自生自滅吧?」

「光是下命令,從不告訴我是為了什麼而做,不說明工作的目的。」

「為什麼不考慮我的工作職務,只顧自己方便而把工作推到我身上?」

「說如果有問題就找他商量,結果不是找不到人,就是露出一副『現在別找我麻煩』

的表情。」

「哀聲嘆氣說:『怎麼連這種事也不會?』既然這樣,就好好地教我啊!」

「只會看績效,為什麼從來不肯定我的努力及過程?」

「只會批評,從來沒讚美過我。真希望主管能夠多給我一些肯定。」

●主管和部屬的想法,就像兩條平行線

我們常聽到上班族對主管的一言一行,感到焦躁、沮喪或不安,有些主管的行為或

命令的確蠻橫無理,有些主管從沒考慮部屬的狀況,十足地本位主義;有些人甚至被主管利用職權騷擾,因而留下痛苦的回憶。

但是反過來,我也曾聽過很多主管對部屬的怨言:部屬什麼都不做、真不知道在想

什麼、從不主動來溝通︙︙主管們也叫苦連天。

相信你也很清楚,主管必須承受來自組織中更高經營階層的壓力,他們也有慘痛的

經驗。不光是部屬的績效,主管本身的工作績效也會被追究,你大概也知道,他們無法向高層說「做不到」。話雖這麼說,如果主管放任你自生自滅,把你當成方便使喚的棋子,絕不是好事。但是更多人的情況是,即使希望有一番作為,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主管互動,不知不覺中放棄改善與主管之間的關係,一味悶著頭做眼前的工作。

其中也有人不僅和主管、就連和公司前輩及同事間的關係也很冷淡,失去活力、變

得消極,或是早早看破,沒和任何人商量而換工作的也大有人在。不僅和主管間的關係冰凍三尺,在職場中也找不到容身之處─任誰在這樣的處境中都會覺得痛苦。

不過,和主管一談之下,也經常聽到他們感嘆和現在的年輕人相處很棘手:

「唯唯諾諾,沒有其他反應。搞不清楚他究竟有沒有聽懂我說的話?」

「稍微嚴厲一點就退縮,悶聲不吭。」

「一交辦他工作,就問『為什麼』,不能接受先做再說。」

「動不動就要求效率,一天到晚擔心做白工。」

「可能是一心想配合大家,從來不表達意見。」

「有原則,或只是把我的話當耳邊風?」

「率真不是壞事,不過還是希望稍微注意一下遣詞用字。」

「本位主義強烈,缺乏協助或幫忙其他同事的精神。」

「就算邀他去喝兩杯,也擺出一副臭臉,咕噥著為什麼要去。到底該怎麼邀年輕人

才行?」

「我也明白他們想受到肯定的心情,不過就算是自我推銷也該適可而止吧?」

許多主管因為年輕一代的反應出乎他們意料之外,或是只會給一些模稜兩可的回應,讓他們感到手足無措,煩惱著如何和年輕人拉近距離、應對。

「搞不懂年輕人」這句話,許多時候表示主管不知道如何與年輕人相處。主管無法

瞭解部屬的心情,到底該怎麼表達才對?應該和過去一樣直接疾言厲色嗎?到底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呢?

很多主管在思考這些問題之際,與部屬的距離愈來愈遠。雖然拚命地工作,提升了

部門或小組的績效,卻成了一個不懂部屬心情的主管。

●主管不帶、前輩不教,上班好痛苦!

現代主管不是只需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,也被要求必須親自上戰場。過去只需要指

導、協助部屬,扮演一個能夠統整所轄單位的管理者就夠了,現在則不然,身為主管也必須和部屬一起披上戰袍,獲取戰果。

因此當新進人員加入,不但無法確實地教育,也無法給予充分的指導。新進人員的

前輩也為了自身的工作忙得焦頭爛額,無法成為主管和新人之間的緩衝。

另一方面,就新進人員的角度來看,主管沒有充分溝通,只是單方面地下命令;工

作目的不明確,感覺不到成就感,覺得無法在工作中成長的上班族確實在增加之中。我十分理解置身在這種環境,早早對於在這家公司的發展死心、想要辭職的心情。只不過,就算辭職了,想找到一個主管能夠確實顧慮到部屬、前輩照顧後進的環境,也並非輕而易舉。

但是,也不能對現況絕望,抱著「默默工作就好」、「反正人生又不是只有工作」

的想法過日子,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。因此,我希望你能夠想一想: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狀況?該怎麼做才能和主管及前輩建立良好的關係?如何樂在工作、在職場中如魚得水,感受工作的喜悅呢?

「不對吧?讓工作更有趣,或是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,不都是主管的責任嗎?我們

哪有能力改變呢?」

我很明白你的心情,但是不做任何努力,直接就這麼放棄,真的好嗎?用消極的心

情面對未來,你真的無所謂嗎?我希望你不會做這樣的選擇。你並不孤單,有許多上班族也和你有共同的煩惱,我們不妨一起想一想,是什麼造成這個情況?我認為主要可以分為三大因素:

(1)多數人被迫埋首於自身的工作

一九九○年代初期的泡沫經濟崩壞,企業不得不縮編或精簡人事,不論企業規模或

人事的經營都以精簡成本、杜絕浪費為首要目標。具體來說,每個人的角色及責任更為明確,獨力完成工作和追求個人績效是理所當然的。

再加上資訊科技的進步,工作方式也有極大的轉變,日常的溝通開始由電子郵件取

代面對面的交談或電話,許多人都是面對電腦工作,不知不覺中,周圍的人變得十分陌生。和公司的同事,除了工作之外,彼此間幾乎不會交談、閒話,只是日復一日地完成工作︙︙這樣的工作模式已經成為常態。

(2)對話減少,同事間無法互相瞭解

團隊合作的工作機會減少,必須一個人獨力完成工作。正因為如此,分享自己的狀

況,互相幫助,避免團隊中的個人發生錯誤,維繫能放開心胸討論的團隊關係,原本應該很重要才對。

因此中午大家一起用餐、工作結束後一起喝杯酒、稍微休息一下,閒話家常以放鬆

心情︙︙這樣的時光,是瞭解每個人的工作狀況及心情的重要時刻。然而,現在的職場則是人人埋首於自己的工作,失去了精神與時間上的從容感,很難製造閒話的機會,因

而愈來愈不瞭解彼此。

(3)日積月累下,使得人才培育產生斷層

泡沫經濟後,各個企業精簡人事,資深的老前輩很多,卻一直沒有新血注入。資歷

再深永遠都是某項工作的負責人,而且只被要求績效。只被要求工作表現的這一代,現在位居管理職,除了埋頭做好工作之外,完全欠缺培育人才的經驗。

曾幾何時,前輩帶領後進,主管栽培部下這些理所當然的行為,漸漸消失在職場上

─這些就是形成現況的主要因素。

●主動出擊!你可以改變整個職場

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,是任何一個世代都必須面對的課題。但是,我認為現在主

管與部屬不瞭解彼此的現象,是近二十年企業變化帶來的巨大負面遺產。因為彼此不信任而築起的高牆,造成互動上的困難,更加無法互動。

不管哪個時代或哪個職場角色,都一定有優點,也有不足的一面,在面對他人時,你一定要先瞭解到這點。當接受這個前提後,你就能夠接納、肯定自我。因此,我希望各位能透過本書一起思考:公司中其他職責的同事、前輩、主管的想法,透過其他人的角度發現自我,或許你就能夠找出在競爭激烈的現今社會中,屬於自己的生存及成長方式。 

快看《和主管相處的技術》〉〉〉http://goo.gl/aC4U6e

和主管相處的技術-立體書封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采實文化官方部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